还记得那个充满童趣的游戏吗?那个让你和小伙伴们一起欢笑、一起竞争的游戏——拍画片!今天,就让我带你一起穿越回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,重温那段美好的时光。
拍画片,又称拍洋画、扇啪叽、打帖子等,是我国70后、80后童年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那时候,一张张小小的画片,承载着我们的欢乐与梦想。这些画片,大多是16开杂志大小,上面印有20张长方形或圆形的小图案,内容丰富,有神话人物、动漫主角,甚至还有风景画。
记得小时候,每当得到一张新的画片,都会小心翼翼地剪下来,然后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。那时候,我们总是梦想着能收集到全套的画片,那种成就感,至今仍记忆犹新。
拍画片的游戏规则简单又有趣。一方将画片排在地面上,另一方则将自己的画片用力拍下。如果借一拍之力产生的气流能将对方画片掀翻,就可以将其赢到自己手中。反之,就将输掉自己的画片。
当然,想要赢得比赛,光有力量还不够,还需要技巧。有时候,你需要巧妙地运用角度和力度,才能将对方的画片掀翻。而有时候,则需要耐心等待,等待时机成熟,一击必中。
拍画片,不仅仅是一种游戏,更是一种童年回忆。那时候,我们总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街头巷尾、公园角落里玩得不亦乐乎。每当赢了一局,脸上总会洋溢着自豪的笑容;而输了一局,则会垂头丧气,但很快又会重整旗鼓,继续战斗。
当然,拍画片的过程中,也难免会有泪水。有时候,因为太投入,不小心弄脏了衣服;有时候,因为没来得及做作业,被家长训斥。但这些,都无法阻挡我们对拍画片的热爱。
拍画片的出现,起源于民国时期。当时,现代化生产的香烟包装盒中往往附赠精巧的画片,俗称香烟牌子。这些画片以风景、人物为多,深受人们喜爱。而拍画片游戏,就是从收集这些香烟牌子演变而来的。
改革开放后,我国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得到了极大的繁荣。儿童玩具也经历了从糖果到苹果的大变迁。拍画片,作为一款经典的儿童游戏,也在这场变革中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那时候,物质比较匮乏,老百姓还在温饱线上。因此,70后的童年玩具都非常简单,一般都是纯自然物加上简单包装。而拍画片,作为一种成本低廉、玩法简单的游戏,成为了那个时代孩子们的最爱。
如今,拍画片已经成为了历史,但它的魅力依然不减。在江心宋园的研学活动中,孩子们有机会亲身体验到宋代古风运动会,其中包括了拍画片这一项目。
刚开始玩的时候,孩子们只会使出全身的力气,用力地拍打着桌面,好让画片顺利地翻转回来。但很快,他们就发现,靠蛮力是行不通的。于是,他们开始思考,如何运用巧劲,才能让画片动起来。
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,还感受到了宋朝文化的魅力。原来,古代的游戏都是这么有意思的!
拍画片,这款曾经风靡一时的儿童游戏,已经成为了历史的记忆。但那段美好的时光,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。每当回忆起那段时光,我们都会不禁感慨:童年,真好!